您的当前位置:首页 > 心灵之窗 > 详细内容
孩子的毛病与家庭毛病的关系
发布时间:2022年11月25日 14:07:15      浏览次数:404

       父母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性格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,父母在责备孩子缺点的同时,也应该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。有时,父母一些不自觉的行为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的性格。

       孩子的表现和家长行为对照关系,你中招了吗?

       自卑怯懦——父母太过苛求孩子(干涉型家庭教育结果)

       喜欢暴力——有一个喜欢打骂的家长(干涉型家庭教育结果)

       胆小害羞——父母可能会苛求孩子(干涉型家庭教育结果)

       不善良——父母可能有缺乏同情心的情况(暴力型家庭教育结果)

       不懂是非——有一个专制,喜欢替孩子做决定的家长,或是一个不明事理的家长(干涉型家庭或溺爱型家庭结果)

       小心眼——缺乏宽容的家庭环境,指责是这个家庭的主基调(干涉型家庭结果)

       不上进——父母对孩子要求过高,或父母对自己要求过低(干涉型家庭或放任型家庭)

       懒惰——父母替孩子做得太多(干涉型家庭或溺爱型家庭)

       喜欢埋怨——家长有负面思维(干涉型家庭或暴力型家庭)

       脾气暴躁——家长脾气不好,习惯通过发火这种不良方式与人沟通(干涉型家庭或暴力型家庭)

       自以为是——父母溺爱的结果(溺爱型家庭或放任型家庭)

       不会关心人——父母宠爱过度,不让孩子表现(溺爱型家庭或放任型家庭)

       不快乐,整天板着脸——夫妻不和或父母与孩子关系紧张(干涉型家庭、暴力型家庭或放任型家庭)

       敏感多疑——家庭不包容,缺乏温暖(干涉型家庭或暴力型家庭)

       不爱学习——家长不爱学习或者不认为学习有多重要(干涉型家庭、暴力型家庭、放任型家庭或无文化型家庭)

       冷酷孤僻——必然有一个放任不管或喜欢暴力的家长(放任型、暴力型家庭的结果)

       自私——必然有一个溺爱的父母(溺爱型家庭)

       今天对孩子喊,就别怪他明天对你喊;

       今天对孩子没耐心,就别怪他明天对你不耐烦;

       处处苛求孩子完美,就别怪他自卑懦弱;

       习惯打骂孩子,就别怪他崇尚暴力;

       自己界限不清,就别怪他不负责任。

       所以,真正的教育是一场修行,是孩子的纯真、无私、灵动洗涤了成人的浮躁、功利、自大的心理历程。

       好的教育,应该是父母通过孩子这面镜子,不断发现自我、修正自我、挖掘自我,并用这个新的自我来为孩子做示范和表率。

       我们是在教育的过程中,遇见了更好的自己。

       有以下三种状况就说明您的家庭教育处于“亚健康”状态,有以下四种状况就要随时注意您的教育方法了。

       1.如果您的孩子喜欢谴责别人,是因为平时您对他批评过多。

       2.如果您的孩子凡事喜欢抱怨,是因为您总是挑剔他。

       3.如果您的孩子喜欢对抗,是因为您对他有敌意和控制。

       4.如果您的孩子不善良,是因为您是一个缺少同情心的人。

       5.如果您的孩子胆小、羞怯,是因为他经常被嘲弄、辱骂。

       6.如果您的孩子不跟您说心里话,是因为您经常对孩子翻旧账。

       7.如果您的不辨是非,是因为您专制,没有给孩子自主和思考的机会。

       8.如果您的孩子很自卑,是因为您总是对孩子失望,不能耐心鼓励。

       9.如果您的孩子爱嫉妒、敏感、怕受伤,是因为他的家庭没有宽容和温暖。

       10.如果您的孩子不喜欢自己,是因为您对他缺少接纳、认可和尊重。

       11.如果您的孩子不上进,不努力,是因为您对他要求过高,他做不到。

       12.如果您的孩子很自私,是因为您对他太溺爱,要什么给什么。

       13.如果您的孩子不懂父母的苦心,是因为您没有教会他理解别人。

       14.如果您的孩子退缩、逃避,是因为遭到了您的轻视和打击。

       15.如果您的孩子懒惰并过于依赖他人,是因为您替孩子做的事和决定太多了。

       16.如果您被孩子控制了,是因为您不敢严厉管教,总是哀求孩子。

       17.如果您的孩子撒谎、骗人,是因为您不够宽容,喜欢惩罚孩子。

       18.如果您的孩子冷漠,攻击他人,是因为您对他的讽刺和冷眼太多。

       19.如果您的孩子有暴力行为,是因为您常用暴力来处理孩子的问题。

       孩子身上的问题,在父母身上都能找到答案;孩子现在的行为,都是父母过去埋下的雷;要想改变孩子,父母先要改变。

       家长是原件,孩子是复印件,每个孩子都是家长的“照妖镜”,照见了家长本身需要成长的部分。